高校光伏02:上海电力学院-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

   更新时间:   发布时间:   29

  编者按: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和清华X-lab联合主办清华校园光伏创新设计大赛。要把清华大学打造成光伏创新示范区。组委会收集了国际国内高校的光伏项目案例,供参赛学员参考,也与行业分享,共同推动光伏事业的发展,推动能源转型。

  这就是在2018年9月正式启用、被国家发改委、国家能源局列为“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”的上海电力学院临港新校区,设计理念是“绿色之城、时代学府”,建设目标是智能、低碳、节能、环保的绿色校园。

  它是全国28个示范项目在上海市的唯一一个,是国内仅有的大学校园示范项目,也是全国唯一一家智能微电网高校。

  “上海电力学院临港新校区960亩的校园,相当于一座超大规模的智慧能源实验室。”

  校园内教学楼、宿舍楼、功能性建筑等使用建筑,均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屋顶进行覆盖,预估面积可达2万平米。电池板采用单晶、多晶、PERC、BHPV等多种组件形式,产生清洁能源的同时,为学校师生免费提供研究新能源技术的场所。

  车棚顶的光伏配置可满足电动交通工具的用电需求。它采用更高效、环保的直流充电模式,充电过程不产生电流转换的耗损。

  校区内配置光伏发电、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分布式发电系统及储能系统。该系统将承担校区17%的电力供应,从而避免了断电、离网对数据存储、安全监控等服务的消极影响。

  路灯不仅仅是照明系统,它还会“72变”,将照明、通信、监控、充电桩、安防等诸多功能集于一身,实现全域内的智能升级。

  其一,空气源热泵有“大自然能量的搬运工”的美誉,以无处不在的空气中的能量作为主要动力,通过少量电能驱动压缩机运转,实现能量的转移,利用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工作原理,以环境空气为热(冷)源制取热(冷)风或者热(冷)水。

  通过两者的结合,将每个人身边的自然能量进行转移、置换、应用,以满足校区的日常需求。

  全域设有2017个电、气、水等的采集计量点,实现资源使用情况的数据化采集、分层分类计算、故障点监测等一体化数控。

  上海电力学院临港校区全网的“大脑”是一套能源监控系统,其神经末梢遍及全校楼宇的各个层面,包括全部装有空调的学生宿舍等。

  临港新校区是风光储一体化智能微电网系统,包含分布于23个建筑屋面的2兆瓦光伏发电及一台300kW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分布式发电系统。

  为了确保在外部供电系统失电的情况下,微电网能够继续保证信息中心机房重要负荷和2栋建筑部分普通负荷供电的需求,系统还配置有容量为100千瓦×2小时的磷酸铁锂电池、150千瓦×2小时的铅炭电池和100千瓦×10秒的超级电容储能设备。三种储能设备与学校的不间断电源相连,一并接入微网系统。

  在新校区公寓楼的屋顶,设置了太阳能集热器和空气源热泵,集中供应生活热水。同时通过系统平台实现了热水系统的监测、控制和节能优化。10套系统,每天800吨热水,解决了10000余名师生的生活热水使用需求。

  通常校内财务、物业、后勤等部门的信息系统并不打通,而在能源监控系统中,各个分系统的底层数据是一体化的,这成为“智慧校园”节能减排的信息化基础架构。

  比如在寒暑假,系统用户管理功能可以远程监测异常电耗,若某一处发生“状况”,也可远程查明甚至关断相应电源,替代了以往勤手勤脚的传统巡查手段。此外,如比较常见的地下水管内漏现象,系统也能灵敏察觉。

  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
特别提示: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,真实性未证实,仅供参考。请谨慎采用,风险自负。
举报 收藏
相关行情
推荐行情
点击排行
浙ICP备2021030705号-2